
7月1日,記者在株洲市天元區群豐鎮長嶺中心小學看到:校園整潔干凈,教室寬敞明亮,操場是塑膠材質,廁所是沖水式;還有一條近20米長的文化長廊,教師住處空調、冰箱、熱水器等家電齊全。這是該區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新變化的一個縮影。
為破解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、不充分,“城區擠、農村弱”難題,天元區將辦好農村教育納入鄉村振興規劃,著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,切實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,努力讓學生在哪兒都能“有學上、上好學”。
配套設施上臺階。近3年,該區共投入近4億元,改造、新建農村校舍、運動場、教師周轉房和學校廁所等硬件設施。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200兆教育城域網、無線網絡全覆蓋,所有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;農村學校師生享受免費午餐、飲水。
農村教書有奔頭。該區鼓勵優秀教師扎根農村任教,農村教師享受崗位津貼,各類保障和激勵措施向農村教師傾斜。建立教研員聯系農村學校制,不定期開展送教下鄉和城鄉教研經驗交流活動,全力提升農村教師教學水平。
天元區還建立區級領導聯點農村教育機制,切實為農村教育紓困解難。去年,該區24位區級領導帶領52家區直單位,到全區22所農村中小學校開展“踐行初心使命,助推農村教育發展”活動,幫助學校完成65個“微心愿”,捐贈幫扶物資61.3萬元。
責編:張彌郁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